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二战爆发的前几年,美国贝尔飞机公司遵循“轰炸机驱逐战机”的思路开发了YFM-1Airacuda重型战斗机,这是一种专门针对敌方来袭轰炸机而设计的战机,也是贝尔公司设计的第一款军用飞机。 YFM-1从外形看起来不像是战斗机,倒像是一架双发轰炸机,飞机机身没有常规战斗机的突出座舱,而是在钝圆形的机头上半部分设置玻璃座舱,机体后半部分腹部向上收起,采用常规的水平尾翼和单垂尾。 飞机机翼为中单翼,前缘略微后掠,后缘平直,两具发动机舱位于机翼上,向后驱动3桨叶螺旋桨,发动机采用艾里逊V--41V-12液冷型,这台发动机可以安装涡轮增压设备提升力量,单台输出约马力。 发动机舱的前部是战斗舱,它和驾驶室一样上半部分是透明玻璃结构,武器为一门37毫米加农炮,每门火炮由1名炮手操作,每门火炮备弹发。火炮安装陀螺稳定器,炮手依靠光学设备瞄准射击。 火炮型号为M4型37毫米加农炮,它在年投入使用,开发之初被称为T9,鉴于YFM-1研发的时间与火炮服役的时间不同,航炮可能是设计预设使用的火炮。这门火炮为自动炮,炮口初速度米每秒,射速约发每分钟,可以发射高爆弹和穿甲弹,其中穿甲弹在码距离上可以击穿25毫米厚均质钢装甲。供弹方式有多种:5发弹夹、15发弹链、30发环形弹匣。 驾驶室内有2人,分别为正、副飞行员,其中副飞行员还兼任领航员,无线电员则位于机体内后部位置,在机体后部两侧有气泡式的窗口,无线电员还需要在这里操作机枪攻击咬尾的敌人。 让人意外的是这款飞机还能携带航弹,可以执行简单的轰炸任务,不过载弹量只有区区磅(千克),理论上加上2门37毫米航炮确实可以对地面目标造成很大的威胁。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第一架样机在年9月进行试飞,人们发现它身上有太多的问题。 在武器系统上,磅的航弹运载能力被认为是完全多余的,而且37毫米火炮的对地攻击能力也被质疑,倒不是火炮威力不足,而是安装的位置等确实限制了发挥,并且37毫米炮在开火的时候会导致舱室内烟雾弥漫,炮手没有稳定的作战环境。 动力系统的问题也不少,艾里逊V--41发动机虽然安装有冷却系统,不过在地面时不太够用,需要在飞行中依靠大量气流完成散热,这意味着飞机在地面移动时需要时刻被牵引,不然就可能发动机过热出现故障。并且发动机的增压器也故障连连,反而成为累赘。 因为飞机动力采用推进式结构,它的飞行控制也不同于常规飞机,飞行员在试飞后认为该机难以操控。虽然试飞中没有炮手参与,但是大家都很担心在遇到故障的时候炮手应该如何跳伞逃生,他们很可能会被气流吹向后方的螺旋桨然后被切成碎片,设计师在后来不得不设计了爆炸螺栓,炮手在跳伞前启动它炸飞螺旋桨,只是人们仍然怀疑其可靠性。 这款飞机总共建造了13架(包括原型机),有3个版本,在经过试飞后对后续版本进行了一些修改,例如将发动机改为艾里逊V--13或艾里逊V--41。 不过这些修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飞机存在的问题,抛开武器、控制方面的问题,作为战斗机的YFM-1“腿脚还不太灵活”,它的飞行速度只有多千米每小时,别说在当时的战斗机序列里太差劲,就算放到轰炸机行列里也是被嘲笑的份,例如B-25J双发轰炸机最大航速千米每小时,B-17C最大航速千米每小时,He最大航速千米每小时,这样一看能被YFM-1追上的轰炸机型号还真没几个,这样的战斗机如何驱逐轰炸机? 因为飞机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上当时盟军对这类战斗机并没有需求,反倒是需要大航程的护航战斗机,YFM-1大约在年时被放弃。 XFM-1(该飞机第一款原型机)空重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千克,机长13.67米,高4.14米,翼展21.29米,机翼面积63.5平方米,最大飞行速度千米每小时,巡航速度千米每小时,最大升限米,最大航程千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61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