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蓝字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

  为以碳达峰行动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助推高质量达峰。全面提高环境治理综合效能,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明确三年目标,部署四大重点任务,持续优化环境治理。

1-核实密封点台账,确保准确性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构建分类指导的减污降碳政策体系,增强生态环境改善目标对能源和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重点部署工作

1.将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纳入“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体系。

2.加快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落后和过剩产能退出。

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3.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考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求。

4.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

2、突出重点领域协同

推动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等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工业领域全流程绿色发展,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协同实现生态改善、环境扩容与碳汇提升。

重点部署工作

1.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广绿色设计。

2.推进工业节能和能效水平提升。

3.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微改造,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

4.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鼓励重点行业企业探索采用多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技术工艺,开展协同创新。

3、加强环境治理协同

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措施协同,推动环境治理方式改革创新。加大常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一体推进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或分散式治理及就近回用。鼓励绿色低碳土壤修复,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建设。

重点部署工作

1.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

2.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

3.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建设。

4.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VOCs等大气污染物治理优先采用源头替代措施。

4、创新协同管理模式

在重点区域、城市、园区、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在区域层面,加强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城市层面,探索不同类型城市减污降碳推进机制;在产业园区,提升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在企业层面,支持打造“双近零”排放标杆企业。

重点部署工作

1.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点海湾、重点城市群。

2.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试点工作,加强政策激励、提升标准、鼓励先进等手段。

3.鼓励企业采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多种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大幅减排,显著提升环境治理绩效。

02

释放“2”大信号

  减污、降碳4个字很明确,协同、增效如何理解?增效首先要增,靠绿色技术来发展,靠生态系统的增汇来求得碳中和。按照过去的末端治理方式,即使加严到最严的末端治理阶段,PM2.5要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也是不可能的。需要通过节能、绿色升级等多种方法;多方协同、增效才更可能达到这个目标,《方案》的出台释放了哪些信号?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发挥好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创新政策措施,优化治理路线,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03

未来“8”大趋势

  当前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本上还是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产业结构问题。从源头及全过程出发,节能及绿色低碳为主要发展趋势,其中传统工业企业作为重点行业的重点主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趋势一:双碳目标对“十四五”工业节能增效提出新要求

  提高重点行业的工艺升级,从部分环节和个体节能到全过程和全系统节能,提高重点企业。

  和产品的能效。

  促进锅炉、发动机等共性耗能设备的绿色升级和能效改进

  通过规模化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形成一批先导性、高能效产业的发展。

  预计发展目标:

  整体工业能效将提高15%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年下降13.5%。

  钢铁、电解铝、水泥等重点行业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

趋势二:工业节能政策机制更加完善,支撑节能提效工作合力凸显

  把节能、提高能效放在优先位置,持续完善工业节能法规制度。

  落实能耗双控政策,严控重化工业新增产能规模。

  构建以节能成本效益为核心的节能促进机制。

  积极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等活动,加快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术改造.

  抓好重点用能设备及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节能工作。

趋势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升工业能效的重要动力

  产业升级一方面要做“减法〞持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规模效益,提升行业平均能效水平。

  另一方面,也要做“加法”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重心从高耗能产业转移至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实现经济价值增长与物耗能耗双解耦。

趋势四:绿色低碳用能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将大幅提升

  工业领域推动能源消费低碳化。

  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降低发电、炼焦、炼油等能源加工转化环节的化石能源使用。

  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多能互补和一体发展。

  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趋势五:绿色节能低碳关键技术需要新突破来破除当前困局

  构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打造一批重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关键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

  一批关键材料、仪器设备、核心工艺、工业控制装置的绿色节能低碳技术瓶颈得到突破。

  一批基础技术、设施技术、前沿技术、产业技术快速发展。

趋势六: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入创新攻坚新阶段

  首先,绿色园区、绿色工厂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强动态监管,如何推动示范单位持续保持绿色示范引领作用,值得深思。

  其次,绿色制造的标准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绿色工厂的国家标准已经正式公布实施,分行业的绿色工厂标准正在不断完善,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标准缺口仍然很大。

趋势七:双碳目标下工业节能减碳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推动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的双重作用。

  “十四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赋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进入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将催生出新兴低碳、零碳、负碳绿色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给各种新型脱碳化技术及零碳厂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全新的发展机遇。

趋势八:数字化智慧化节能带动工厂绿色低碳转型的进程加快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工业节能将依靠数字化赋能,进入数字化、智慧化节能阶段。

  依靠数字化赋能工业节能,将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进行协同优化,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

  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挖掘节能潜力。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开级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有能提效创造更多机遇。

  能源大数据管理系统对于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优化用能決策等,都有明显推动作用。

来源:羽白网

往期推荐//

每日一学丨一图读懂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

每日一学丨一图读懂: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空气应急监测工作规程

每日一学丨科普图解:碳监测是什么,主要监测什么?

每日一学丨这些情况下,建设项目是否需要环保验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7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