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6/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上一章节中,我们讲“识神”欲动是人生纷扰的由来。

因此,人若是要减少或避免其纷扰的牵引与影响,那就必然需要对治“识神”。

进一步的说,唯有对治“识神”,才有可能摆脱世事纷扰的干扰与影响,从而获得清静与自在,尤其是对于修道者来说,对治“识神”更是重中之重。

甚至可以说,修道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治“识神”的过程——对治好“识神”,自然就可以摆脱外境的沾染,从而得以重归于清静无染之先天心性。反之,若是对治不好“识神”,那么,必然会受到由“识神”牵引出来的纷扰所影响,难以得道了。

那么,古人是如何对治“识神”呢?

古之修道者画像

其实对治“识神”的方法,吕洞宾在《太乙金华宗旨》已经讲出来了,即凝守元宫,二目回光。

我们继续看原文,即:

“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守元宫,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

在这段话中,所谓“下识心”,在此就是指识神。

吕洞宾讲人之下识心,就像专横跋扈的诸侯和手握兵权的将军欺负上面君主孤立一样,他们虽然人在宫廷之外,但却使得朝政之纲纪产生动摇,久而久之,君臣的地位就会颠倒过来,发生篡权夺位的事。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0%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97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