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讯据工信部网站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实施指南(试行)》(工信厅科〔〕59号,下称《指南》),现就《指南》的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指南》编制的背景是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自年以来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但总体看来,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仍滞后于规模的增长,“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品牌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任务。 近年来,围绕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号),组织开展了工业质量品牌建设等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字生产力日益彰显出强大的增加动力,为制造业质量管理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新空间。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协同水平,是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指南》的定位是如何考虑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工信部科〔〕号)等要求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产业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和质量管理变革新动向,在强化方向指引、突出企业主体、完善服务供给、加强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举措。 《指南》共7章23条,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明确了“一条主线、三大转变、四项原则”总体要求,强化方向指引;第二章从三个层面提出制造业质量管理数字化的关键场景,引导企业将场景建设作为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的切入点;第三至五章,突出企业主体,从工作机制、增强能力、数据开发等方面提出实施要求。引导企业系统完善工作机制,夯实推进质量数字化的管理基础;聚焦能力建设主线,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全面强化质量管理数字化能力;加强全生命周期质量数据开发利用,提升数据驱动作用。第六章,引导相关方创新质量管理数字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供给水平。第七章坚持多措并举,引导相关方完善政策保障和支撑环境。 三、质量管理数字化与传统质量管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质量管理数字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动质量管理活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增强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数字化条件下的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相比,质量管理数字化工作内涵并未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均是利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和工具,系统化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有效管控产品和服务质量。但二者在
|